1.陈卫旗(2014). 人与组织匹配:个体与组织价值观的互动观研究. 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2.陈卫旗(2013). 组织创新文化、组织文化强度与个体员工创新行为:多层线性模型的分析. 心理科学, 36( 5), 1187–1193. 3.陈卫旗(2012). 任务特征对人–组织匹配与员工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1(09), 52–58.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F103. 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2013年第2期复印). 4.陈卫旗(2009). 组织与个体的社会化策略对人–组织价值匹配的影响. 管理世界, 186(3), 99–110.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F31. 企业管理研究. 2009年第6期全文复印). 5.Chen, Weiqi (2007). The Structure of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Job Satisfact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Attrition and Work Enthusiasm. Chinese Education and Society, 40(5), 17–31. M.E. Sharpe Inc. (SSCI源期刊). 6.陈卫旗(2007). 人–职务匹配、人–组织匹配对员工工作态度的效应机制研究. 心理科学, 30(4), 979–981. 7.陈卫旗(2006). 社会科学现场实验的不等同对照组问题的解决方法.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3(4), 66–70. 8.陈卫旗(2005). 基于核心能力的组织绩效层次模型.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6), 72–76.(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F103. 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 2005年第5期, 全文复印). 9.陈卫旗(1999). 社会科学研究的国际化和本土化: 西方社会科学理论的移植和应用方法.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32(2), 40–45.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C1. 社会科学总论. 1999年第4期, 全文复印). 10.陈卫旗(1998). 中学教师工作满意感的结构及其与离职倾向、工作积极性的关系. 心理发展与教育, (1), 38-44. 11.陈卫旗(1997). 自我概念,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5(4),212-214,224. 12.曾萍, 陈卫旗(2006). 对会计诚信缺失原因及对策的系统思考. 江苏商论, (2),120-122. 13.曾萍, 陈卫旗(2006). 浅谈民营企业的诚信建设. 企业经济,305(1), 55-57. 14.曾萍,陈卫旗(2005). 民营企业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经济纵横,6(上半月). 15.洪自强,陈卫旗,严进(2005). 领导干部面试测评:2004年主要进展及发展趋势. 中国行政管理,239(5),59-62. 16.金杨华, 陈卫旗, 王重鸣(2004). 管理胜任特征与工作绩效关系研究.心理科学, 27(6),1349-1351. 17.唐京, 陈卫旗(2001). 从“组织气氛”到“组织文化”:概念发展的逻辑. 心理学动态, 9(1), 62–65. 18.刘翠红,陈卫旗(2001). 物理学习中的性别差异分析.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1(1),131-134. 19.凌苏心,陈卫旗(2000). 广州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教育对策.心理科学,23(5),628-629,631. 20.陈卫旗(1995). 儿童心理健康的指标. 小学德育,(9),23-26. 21.陈卫旗(1993). 5-6岁儿童使用归类记忆策略的能力和特征. 广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91-96.(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B4.心理学. 1994年第1期,全文复印) 22.吴江霖, 戴建林, 陈卫旗(2004). 社会心理学. 广东高教出版社. 23.戴建林, 陈卫旗, 王宁(1993). 民族社会心理学:民族文化与社会心理学. 山大学出版社. |